渝教高201532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开展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竞赛活动的通知

 

各高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15〕4号),打造重庆市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平台、交流平台和合作平台,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决定举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市赛区竞赛(以下简称“重庆赛区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资格和条件

(一)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

1.创意组参赛条件:申报人是团队负责人或创业企业法人,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不含在职);团队尚未正式注册或注册时间晚于2015年5月1日。

2.实践组参赛条件:申报人是创业企业法人,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不含在职)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创业企业在2015年5月1日前已注册。

(二)以创新创业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参赛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

(三)参赛队网上报名,由各高校向重庆赛区组委会推荐重庆赛区参赛队,不接受个人名义报名参赛。参赛者的资格确认由其所在学校学籍管理部门负责。

二、竞赛方式

大赛采用各高校初赛、重庆赛区竞赛二级赛制。在校级初赛基础上,各高校按照重庆赛区组委会要求遴选项目进入重庆赛区竞赛,重庆赛区竞赛通过函评遴选90项进入会评,评选30项进入最后大组评审。重庆赛区组委会按照全国组委会分配数额择优遴选项目进入全国决赛。

三、参赛项目要求

(一)项目类型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含一二三产业)领域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

2.“互联网+”新业态: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创业项目,优先鼓励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大规模个性定制等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

3.“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

4.“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项目。

(二)项目内容

参赛项目内容须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参赛项目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项目材料

1.报名材料:已完成网上报名,且齐全、符合要求的网上报名信息材料。

2.书面材料:项目计划书一份(组织结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其他佐证材料附后),使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

3.电子材料:包括一分钟展示视频及项目计划书电子版。视频格式不限,需保证画面流畅,声音清晰,大小不超过1G。项目计划书电子版为PDF文件,大小不超过30Mb。

4.答辩材料: 准备现场展示和答辩15分钟多媒体或汇报材料。

四、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6-7月)

2015年6月8日至7月31日各高校组织参赛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cy.ncss.org.cn)进行报名,也可通过大赛移动端报名(下载大赛APP或订阅大赛微信公众账号)。

(二)各高校初赛(7-8月)

初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高校自行决定。各高校对本校报名的项目组织初赛,遴选参加重庆赛区竞赛的项目。各高校于8月20日将参赛项目材料(报名材料、书面材料、电子材料、答辩材料)报送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处)。

(三)重庆赛区竞赛(9月)

重庆赛区组委会于8月23日-8月27日对入围项目进行第一轮网络函评审,择优选拔90个项目进入会评。会评定于9月5日-9月6日在重庆科技学院举行,决出重庆赛区奖项。

(四)国家决赛项目培育及推荐(9月)

由重庆赛区组委会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对入选全国决赛作品参赛团队进行集中或分散培训,并组织参加在吉林大学举办的全国决赛。

五、奖项设置

重庆赛区竞赛设金奖、银奖、铜奖以及优秀奖若干。原则上创意组和实践组按1:2比列设奖。设置优秀组织奖,根据各高校竞赛组织工作和获奖情况确定。

六、相关要求

(一)各校要高度重视、认真安排、精心组织校级竞赛活动,为在校生和毕业学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学校参赛工作,在充分扩大受益面的基础上,以适当方式选拔推荐参加重庆赛区竞赛的参赛队。同时,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二)请各校积极推荐重庆赛区竞赛评审专家库成员。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各推4名,其它本科院校各推3名,专科高校各推2名。各校也可推荐相关企业或风投机构专家,不包含在各校推荐的专家名额内。请各高校于7月6日前将专家推荐表报重庆市教委(见附件)。

(三)重庆赛区竞赛工作QQ群为:179414942,请每个参赛高校于7月1日前指定一名工作人员加入该群,便于赛事工作沟通及交流。

重庆赛区组委会联系人:

杨清林  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科长

联系电话:023-65023935、13638329075

电子邮箱:sjk_jwc@163.com

闵  权  重庆市教委高教处调研员

联系电话:023-63858112

苏宪龙  重庆市教委高教处干部

联系电话:023-60393034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5年6月25日